欢迎访问经济与管理学院网站!

实践教学活动

【以评促建】经济与管理学院将课堂“搬出校园,走进茶园”,在春意盎然的乡村田园中培育学生爱乡爱土的家国情怀

作者: 时间:2022-05-04 点击数:

【本网讯】自学校开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以来,经济与管理学院积极对标评建工作要求,以实践教学为抓手,拓展课程资源,坚持五育并举,丰富课程学习体验,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一是坚持课程相互渗透,不断拓展课程学习维度。

经管学院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水磨当地资源,对接水磨茶园开展《茶文与茶艺》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学习维度。《茶文与茶艺》课程不仅重视理论教学,在巩固学生对采茶、制茶基本知识的理解的同时,也强调以实践为支撑,促进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春意盎然茶园中感受茶文多元性。

在茶园实践过程中,课程内容不仅局限在《茶文化与茶艺》的范围,还渗透到《研学旅行与课程设计》,师生们还与茶园负责人就以“非遗土茶”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开展讨论,内容从茶马古道到民族文化、从乡村产业振兴到自然与生命教育,师生课程的视野在茶园的天地间得到无限延伸,不断拓展了《茶文化与茶艺》课程学习的维度。

二是坚持“五育并举”,强化实践育人导向。

“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正是汶川春茶采摘季。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的价值观,《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春茶采摘和绿茶制作实践活动。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师生从学校往返水磨盘龙山茶园,不辞辛劳,徒步近两万余步。在采茶环节,茶园老师傅就认茶、寻茶、采茶进行了指导,让学生充分体会采茶的艰辛。在制茶环节,茶艺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杀青、揉捻、整形等七道制茶过程,学生感受从树叶到茶叶变化的全过程。在制茶完成后,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自制绿茶的形态、色泽、味道之美,尽享劳动教育的快乐。通过采茶制茶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合一体,做到了在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升华了劳动的价值观教育,达到了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是弘扬民族文化,厚植爱乡爱土的家国情怀。

“小小一片茶叶竟是千年来,藏羌回汉亲密凝聚的缩影”,陈同学如是说。让学生走进水磨茶园,旨在领略水磨优美自然风光,感受生态文明阿坝实践,以水磨土茶这项非物质文化为窗口,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之下,不端加深学生对茶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理解,体会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关怀,从而培养学生爱乡爱土的家国情怀,激励学生树立强国报国之志。

将课堂搬出校园,走进茶园,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变化,一方面加强了课程知识的应用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升了课程的高阶性;另一方面,深化了校园与茶园的合作,不仅创新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也为水磨茶园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新思路,更为学院师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未来,经济与管理学院还将鼓励更多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将更多的课程搬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广阔阿坝大地,努力实现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中,牢固树立生命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阿坝美丽乡村实践中,厚植爱乡爱土的家国情怀。

供稿:李冰野

编辑:龙心雨

审核:薛国喜

Copyright all reserved. 经济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 电话:028-62332000 邮编:623002 备案序号:蜀ICP备150360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