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了更好的学习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的专业,经济与管理学院2020级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的全体学生在张海峰张老师和雅正教育的刘涛老师带领下,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实践活动。
主题之一:“同在一片蓝天下,珍惜爱护大熊猫”熊猫谷之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时至初夏,学院为了让同学们充分了解熊猫感受大自然,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增强专业与实际的结合度。2021年5月17日,2020级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服全体人员与带队张海峰老师、导游刘涛老师赴都江堰熊猫谷开始为期半天的教育实践旅行。
此次旅游实践活动得到了学院及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从旅游时间的确定,到旅游景点线路的规划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老师们嘱托大家一些注意事项,强调人员的安全顺利归来,并且提醒同学们在旅游的同时要调研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都江古堰二千年,砥柱尚巍然,位于都江堰的熊猫谷更甚,其风景秀美,气色宜人,里面的熊猫活泼可爱,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首先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大熊猫别墅,静距离观察大熊猫的生活状态以及环境。它们吃的是什么?为何其毛发不是黑白相间?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然后同学们跟随老师们沿着林间小路观察了小熊猫憨态可掬的画面,同时也知道到了大熊猫与小熊猫不是同一物种。最后一起大家参观了三圣庙进行了朝拜。挥别熊猫谷同学们集体拍照留念,每个人都洋溢着笑容可谓收获颇多,为这次旅行画上了圆满句号。

这次熊猫谷之行同学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充分展现了大家的精神面貌,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学习到了相关知识,提高了同学们对专业的认知度。有利于同学们对大自然表达友善之情。也有助于提高本身的科学素养,为将来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主题之二:都江堰景区之行
2021年5月17日下午13:00,在张海峰张老师和雅正教育的刘老师带领下,来到了都江堰景区。
都江堰风景区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之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

都江堰水利工程等。同学们边看美景边听老师讲解,在实践中了解都江堰文化。空闲时间同学们也问一下游客、景区工作人员问相关问题,与我们的专业紧紧相扣。在下午15:30,我们举行了教育活动。每个小组派代表给大家讲解都江堰旅游景点,站在都江堰景区讲解都江堰这是最好的实践。每个小组讲解完后,刘涛老师都会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讲解完导游词后,16:10我们继续参观都江堰景点,18:00时乘车离开都江堰景区。
在都江堰的旅游与实践中,同学们在看到美景的同时也更加深刻的了解旅游景区是如何运营的。都江堰旅游对大家而言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旅游实践。

主题之三:战旗村之行
2021年5月18日上午8:00-13:00,同学们来到战旗村开展实践学习活动。

活动伊始,老师及全班同学参观游览了郫县豆瓣酱博物馆、了解郫县豆瓣的制作工艺流程和制作工具,学习豆瓣酱非物质遗产文化。游览期间,许多同学向工作人员询问了一些有关豆瓣酱制作、晾晒、储存的工艺和销售的途径以及整个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学们也亲自品尝了多种不同味道的豆瓣酱。
随后,我们深入到村中,了解战旗村的民俗风情,体验战旗村的乡土人情,打卡当地的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学习战旗村成为全国乡村振兴典范之一的秘诀。
通过参与战旗村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对郫县豆瓣酱的制作工艺、制作豆瓣的使用工具、豆瓣酱的晾晒及储存方法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充分感受郫县豆瓣作为川菜之魂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亲身探寻战旗村,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乡村振兴的内在涵义,了解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

主题之四:道明竹艺网红村
“竹径通幽处,道明竹艺村。”2021年5月18日,2020级旅服全体成员,在张老师和雅正导游刘老师的带领下,于道明竹艺村展开为期半日以加强专业与实际联系为目的的教学实践。

同学们自幽幽竹径走过,先后在三径书院和囿竹小院等地展开实地考察。经过沿途调研和相关资料的查阅,我们得知竹编制物的所用竹是毛竹。毛竹的材质坚韧,富有弹性。在进行竹编时,弹性可是必要的,如不富有弹性,竹条在编织过程中就会折断。还有坚韧这一特点,使编织出的竹编制物坚实、不易损坏。在以前,竹编所用的竹条只能手工劈制,把山上的毛竹一刀一刀小心地劈成篾片。而现在则方便了许多,大多直接采用机械直接剖开制成篾片。
本次实践学习中,刘老师在讲解竹艺村时,为同学们简单讲解了“竹艺+”。所谓“竹艺+”其实是一种新兴发展模式,例如,竹艺+美术、竹艺+工艺、竹艺+建筑,甚至可以是竹艺+服装。例如,竹编空调机箱外壳,竹编水壶外壳,竹编鱼缸,熊猫花瓶,竹编手提包等。
竹编制品的衍生品发展如此迅速与它的受欢迎程度密切相关,而它受欢迎可不无道理,这得益于它的众多优点:1、预防风湿关节2、保健视力3、减少噪音4、避免过敏性气喘症5、有利于身心健康。

最后,在本次实地考察中,同学们贯彻所学与实际相结合的方针,积极落实教学任务,投身参与采访、做笔录、查阅相关资料等,在欢声笑语中积累和收获,在合影留恋中为这次道明竹艺半日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主题之五:明月村之行
2021年5月19日上午8:00—13:00,我们在明月村开展实践学习活动。
活动开始,我们在刘涛老师的带领下步行进入村内参观,到达楠溪民宿后稍作修整、合影。之后我们通过景区观光车回到游客中心并询问其工作人员,研究明月村如何做到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依托茶、竹特色产业基础,积极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推动邛窑旧址与文创项目联姻,生态农业与文旅游商贸融合,激发了农村发展新活力,走出了一条以文创产业发展为主导的乡村振兴之路。我们班的同学来到明月村,第一个感觉就是明月村很宁静,绿树环绕,鸟语花香。是一个非常适合居住的环境。当然我们并不知道这里以前是什么样的面貌,是经过了多少努力才一改千貌,摇身一变成现在这样美丽的环境。说起明月村就不得不提明月窑。

明月窑2013年至今,经过不断探索,明月村走上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村内以8000余亩雷竹和3000余亩茶叶为主发展农业产业,以“明月窑”为主线发展陶艺、蓝染、篆刻等文创产业,让“茶山、竹海、明月窑”成为明月村的新名片。

甘溪镇党委、政府坚定“茶山·竹海·明月窑”发展思路,深化“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产值更高的茶叶、雷竹产业结构调整。茶山、竹海、松林在增加农民农业收入的同时,在“农创+文创”的模式下被打造成村庄的特色景观。明月村已连续9年举行“明月村春笋艺术月”,连续5年举行“明月村中秋诗歌音乐会”,推出“上巳节诗会”“大地民谣音乐会”等品牌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陶艺、篆刻、蓝染、书画等展览活动。村里还打造“明月酿”“明月果酒”“明月陶”等文创品牌以及“明月雷竹笋丁”“明月手工茶”等农创品牌,借力“互联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和方式,提高农民收入。
如今的明月村越来越成为典范,越来越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颗闪耀的明星。
主题之六:猕猴桃国际公园之行

2021年5月19日下午14:00,我们从明月村前往猕猴桃国际公园。这里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旨在积极探索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共享农庄”新业态,有效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这里目前已经建成了1000亩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基地,猕猴桃种类繁多,公园主题建设已经基本成型。在这里,除了能获得猕猴桃相关方面的体验,这里还是市民运动、休闲、休憩的新场所。
新朝阳作为绿色农业全程植保服务商,以生物技术生测试验示范基地为样本,独创性的提出“健康植保 8S 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在生测示范基地建设了健康植保8S标准化管理服务体系的标准化示范园区。“健康植保 8S 标准化管理体系”涵盖了以下 8 个方面:(1)土壤健康全程管理;(2)作物种子、种苗与园艺设施技术管理;(3)作物营养与健康管理;(4)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管理;(5)农产品品质与产量提升管理;(6)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可追溯服务管理;(7)农产品生鲜物流与冷链管理;(8)农产品流通与品牌化销售管理。
、

主题之七:街子古镇之行
2021年5月20日前往实践周最后一站-成都市崇州市街子古镇展开调研实践活动。早上8:00,两位老师带领全体同学坐车前往街子古镇。经过两个小时路程,全体成员到达街子古镇游客中心,进行合影,随后游客中心讲解员带领同学们游览主景区。在字库塔前,讲解员细细讲解其由来与历史。

在游览过程中,讲解员介绍古镇特产-汤麻饼,讲述怀远三绝:冻糕、叶儿粑、豆腐帘子,介绍瑞龙桥上字画的来历与故事。游览完毕返回游客中心,景区讲解员与相关负责人于影映厅为同学们解答问题,同学们积极提问,针对景区发展方向、景区特色打造、景区后续工作、景区文字资料等方面提出问题,几位讲解员与负责人耐心解答每个问题。随后同学们自行完成组内调研任务,对景区游客、商户、当地居民等进行访谈。下午14:00,调研结束,全体同学与带队老师乘车返校。至此经管学院20级旅服专业实践周落下帷幕。
此次实践周的进行,锻炼了同学们的专业实践能力,让同学们对旅游有更多的了解,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学习不只是吸取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投身于实践中去。

供稿:2020级旅服全体同学
编辑:钟诚
审核:薛国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