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1日上午,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汪洋副总理指出,欧亚经济论坛是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也是中国与欧亚国家区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要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要进一步全面拓展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构建不同文明相互包容、各国民众相知相亲的格局。
论坛的主题为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接。论坛设有金融、文化、科技、生态、农业、人才、教育、地学、气象、旅游、上合组织地方领导人会议等十一场分会。
欧亚经济论坛教育分会曁第二届“一带一路”产教融合与企业国际化发展论坛9月21日下午在西安欧亚学院开幕,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陈锋指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离不开产业合作、技术合作和教育合作,需要三者联动、协同、交融。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他指出,推动智慧学习工场建设是未来大学、职业院校的核心动力、核心载体。
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向武教授作为唯一被教育部邀请的四川嘉宾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欧亚经济论坛并参加教育分会高端对话。

本次分会共有来自160多所高校、9个科研院所、95家企业、14个政府机关与社会团体、8家国外机构近500人参加开幕式。
9月22日下午欧亚经济论坛教育分会举行了“‘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创新”为主题的高端对话,本次对话的主题是“圆通制工作标准如何走向世界”,我校向武作为嘉宾参加了本次高端对话访谈,他从目前我国面临的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过渡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系统地讲解了我校实行圆通制科学标准的背景以及现实意义,分析了在文科学校转型过程中,科学工作可以以圆通为基础,以工作岗位为标准,以实习实训为主要内容,共同搭建的平台等重要方面。
向武指出,我校作为教育部首批实施圆通制百千万工程项目的试点学校,作为现代大学,我们先做好以下三个对接:科学工作原理与高校的人才培养、专业结构调整对接,科学工作原理与社会需求的对接,科学工作原理的研究与学校科学的研究相对接,然后通过跨界、融合、创新完成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播文化的功能,不断加强人才治理体系建设和人才治理能力建设,文科人才通过科学工作能力的提升,提升对未来岗位的认同感,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
向武校长强调,新的人才培养发展思路一直不断地在创造、传承、创新的过程中。100年前有泰勒,100年后有了圆通制,下一步将要考虑的是如何将这一中国标准搭上“一带一路”这一航空母舰,将这一成果进行科学推广,多角度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提供新思路。他的发言得到了来自犹他州立大学学生就业指导师布莱思特·特里·怀特以及其他嘉宾的积极认同与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