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2月21日,第二届科学工作能力大赛暨“圆通制”杯全国大学生科学工作能力竞赛校内选拔赛在实验楼科学工作能力实训示范基地顺利举行。全国大学生科学工作能力竞赛是由全国科学工作能力平台建设联席会主办,我校作为科学能力提升计划首批试点院校,举办本次大赛,一是为了检验本期学员的学习效果,二是为了选拔优秀学员参加全国大赛。


比赛共设置行政岗位工作能力、人事岗位工作能力、财会岗位工作能力、通用工作能力四个分赛项。分为笔试和工作标准讲解两轮,总分共200分。工作标准讲解环节由圆通科学工作院执行院长李清茂教授、办公室邓文博老师、人事工作能力训练中心张林教授和通用工作能力训练中心张海峰、财经工作能力训练中心马久云、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文杰等老师担任评委。
第一轮比赛为工作要点及规范题笔试(机考),总分为100分。参赛者依照圆通科学工作院或会工作网网上评价中心评价软件的工作标准进行答题,系统根据参赛者对流程的熟悉度和对知识的掌握度进行打分,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工作标准的熟悉程度。在机考答题中,同学们与时间赛跑,一边答题一边大脑快速反应,手、眼、心协调,从表面上来看,同学们是在做题,但实质,同学中已经在无形中开始学会用标准,在自己的大脑中建立一条清晰的脑力劳动生产线,将复杂事情化繁为简、化简为易,循序渐进推进工作,使事情变得井井有条。
第二轮为工作标准讲解,总分为100分,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对针对随机选定的1个工作标准的释义、工作流程、内容等进行个人讲解。不仅要看同学们的讲解和答辩声是否洪亮,吐字是否清晰,普通话是否标准,还要看讲解者台风是否稳重、井井有条、忙而不乱,更为重要的是考查同学们对工作项目及安排过程讲解是否流畅和清晰,考查同学们通过这一学期在圆通科学工作院的学习和训练后是否对讲解标准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而不是生搬硬套,死记硬背。这也是圆通科学工作院寄予同学们的一种期望:学会理解,并再创新,后理论运用实践。讲解结束后,李清茂等老师也向每个同学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促使每个同学查漏补缺,更好的提升。
比赛结束后,同学们表示:通过本次比赛,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收获了很多经验,不仅仅是对圆通制工作标准理解的进一步加深,还在操作实践中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大家在圆通科学工作院学习的这一学期,时间如沙砾在手中流逝,但圆通制工作标准产生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
本次比赛共评出一等奖8名,二等奖16名,三等奖32名,选拔出20名优秀学员组成4支队伍进行集训并参加明年3月的全国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