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经济与管理学院网站!

教学动态

【教学动态】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2023级02班:“探访生态文旅新地标 赓续抗震救灾精神”集中实践周圆满结束

作者: 时间:2025-04-29 点击数:

【本网讯】

 

2025年4月21日至22日,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2023级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2班的同学赴校外开展为期两天的实践教学活动。本次集中实践周以团队合作方式深入无忧花谷调研生态文旅发展成果,走进震中纪念馆与漩口中学遗址感悟抗震救灾精神,探访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博士工作站了解生态旅游科研前沿,通过“历史记忆+自然教育+专业实践”三维联动,培养学生研学课程设计能力。本次集中实践周采用:校外调研、校内研讨和团队汇报方式开展。


本次团队汇报主持人李清茂老师,旅服2023级02班全体同学参加汇报。





 

1组汇报人:杨富铭,小组成员成员:李茂、刘静、胡雨佳、周雨薇。汇报内容:本次实践周以实地考察和研学课程开发为核心,团队赴无忧花谷探究自然研学产品设计,在震中纪念馆与漩口中学遗址研习灾害教育课程开发,汶川自然学校博士工作站调研生态研学课程通过集中调研深化小组同学专业认知、锤炼课程设计能力,感悟研学教育“寓教于境、育人于责”的价值使命。使我们对于自然的感悟和研学课程设计能力等进一步加深。

2组汇报人:罗淞麒,小组成员:王正燕、彭彩星、旷汝凤、任明敏。汇报内容:实践周以研学旅行的实践资源调查为主要目标,团队成员前往无忧花谷考察自然生态类研学旅行资源,在映秀震中纪念馆以及漩口中学遗址研究学习红色教育类研学旅行资源,在汶川自然学校博士工作站学习创意思维和实践体验类的课程资源。目的是拓展同学们的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团队协作能力。带队老师李清茂强调,我们要坚持从实践中学习提升自身本领,做到做中学习。

 

3组汇报人:陈诗颖,小组成员:姜雅凤、张雅宁、张俐、刘伍候。汇报内容:实践周走进汶川,在无忧花谷赏珙桐、高山杜鹃等植物,了解了生态保护知识;震中纪念馆铭记抗震历史,漩口中学遗址感受精神,更懂生命韧劲可贵以及民众守望相助;博士工作站探索科研保护,懂生态担当与自然教育 。行走汶川,废墟与繁花对望。漩口中学的时钟凝固,震中馆裂痕低语。自然学校的青苔浸润时光——灾难教会敬畏,生命在根系与重建的掌纹里倔强生长。

 





 

4组汇报人:赫发英,小组成员:肖宏芙、赫发英、赫健英、唐山英、蒋友钰。汇报内容:无忧花谷-生态旅游示范区调查,映秀遗址-抗震教育基地和漩口中学遗址凭吊感悟伟大的抗震救灾,汶川自然学校学习生态文明思想,探索自然研学奥秘。实践感悟:实践中,我们见证汶川在生态保护、灾后重建与教育创新的卓越成果。无忧花谷生态建设,地址遗址感悟抗震救灾精神,汶川自然学校感悟生态文明实践,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智慧。此次考察提升团队协作力,深化专业认知,是宝贵的成长之旅。

5组汇报人:杨堰梅,小组成员:向智梅、何家鑫、李彩虹、张婷。汇报内容:本次实践中,我们首站走进无忧花谷,缤纷花海与自然生态交织,展现乡村振兴新貌。震中纪念馆与漩口中学遗址残垣断壁诉说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在汶川自然学校,我们了解到珍稀物种保护与生态研究的创新成果。我们通过此次学习,不仅拓宽了生态保护与人文历史视野,更在实践中体会到责任担当,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专业学习与社会服务中。

6组汇报人:杨佳怡,小组成员:邱雪芳、张茜、张小华、陈万培。汇报内容:本次实践周,我们小组深入汶川多个地点。在无忧花谷领略自然景观与生态之美,同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于映秀震中纪念馆和漩口中学遗址铭记灾难,感悟抗震救灾精神;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博士工作站,学习自然教育知识。团队成员收获颇丰,不仅提升了专业素养,还深刻体会到生命的珍贵、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为今后专业学习、研学课程设计与实践注入了新动力。

7组汇报人:胡秀琳,小组成员:李静芸、张亦婷、梁琴。汇报内容:本次实践周,我们走访无忧花谷、震中纪念馆、漩口中学遗址和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博士工作站。于无忧花谷沉浸式体验生态之美,在震中遗迹铭记地震历史,感悟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于博士工作站探索大熊猫科研保护奥秘。实践感悟:此次实践唤醒了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加深了对历史文化的理解,提升了思考分析能力。未来,我们将积极践行环保理念,传承历史精神,为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8汇报人:徐世涵,小组成员:何月雷琴张佳丽杨洁茹。汇报内容:此次汶川研学之旅,团队收获颇丰。在无忧花谷,我们考察特色民宿,学习高山杜鹃知识,拓宽了生态研学思路。走进震中纪念馆,借助VR等数字化手段,再现抗震救灾场景,使我们对抗震救灾精神有了全新理解。漩口中学遗址的实地考察,让我们将灾难教育融入研学课程,增强学生的防灾意识。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博士工作站里,我们接触到前沿科研成果,未来打算将趣味实验融入课程,激发学生对生态保护的兴趣 。

两天外出实践和两天校内研讨,旅游专业学子在无忧花谷的花丛中捕捉自然之美,在震中纪念馆的纪念碑前默哀致敬,在博士工作站见证生态科研的前沿创新。在灾难防范教育中,感悟“大爱无私抗震救灾精神”,是“汶川5.12地震”纪念馆让我们感受到了顽强不屈的精神,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希望,什么是力量,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传承。李清茂老师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理解研学旅行的含义,能够在将来作为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或者研学旅行老师投身到旅游业中去”。此次实践周的脚步虽已结束,但青春的使命永远在路上。

供稿:王正燕

编辑:杜海兰

初审:李清茂

审核:薛国喜

 

Copyright all reserved. 经济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 电话:028-62332000 邮编:623002 备案序号:蜀ICP备150360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