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模拟导游与景点讲解教学团队自2009年6月经学校批准建立以来,按照学校关于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要求和团队建设规划,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经过三年的建设,在“双师型”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社会技术服务方面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三年来的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团队师资结构改善
团队建设之初,有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1人,企业高级技术人员1人,四人为“双师型”教师。考虑到该团队的建设必须紧密围绕旅行社对高素质导游人才的需要展开,必须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导游技能突出的应用型人才为方向,团队建设之初就把“双师型”队伍建设作为师资结构改善的重心,且把改变以导游证为主的职业资格证书结构作为方向。2011年,团队成员张林获得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张进伟获得旅行社计调师职业资格证书,何誉杰获得咖啡师职业资格证书。2012年,张进伟老师获得高级计调师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团队对旅游企业技能要求的认识更加深入,对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为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打下了基础。
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根据旅游行业、企业的特点和要求,我们把旅行社管理和业务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一个重要的方向。培养熟悉旅行社业务流程、熟练掌握导游技能、具有解决突发事件能力以及具有一定的旅游文化知识的人才即使团队努力的目标,也是当前旅行社对导游人才的需要。为此,经过多次调研和讨论,结合我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建立了以《模拟导游与景点讲解》为中心的,包含《导游实务》、《导游基础知识》、《计调实务》、《旅游文化与民俗》、《藏羌文化与民俗》、《藏羌歌舞》、《旅游政策与法规》的课程组。同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重点是以能力考察为核心,重视过程评价。在对学生的导游与讲解能力进行考核时,既重视讲解技能的熟练,也重视讲解内容的文化内涵;既重视课堂上的演示,也重视现场的运用。为此,综合采用个人演示、情景模拟、技能比赛、知识测试、过程观察等多种方式评估学生的导游与讲解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
《模拟导游与景点讲解》课程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应用性,只有在应用过程中才能检验教学成果的优劣,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手段是提高课程应用性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把过去的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和专业实习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改为由体验见习、专业见习、校内实训、技能大赛和专业实习五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体验见习安排在一年级,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附近的景区和景点参观,培养学生对于旅游和旅游业务的直观映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业见习安排在课余时间和一年级暑期,要求学生到旅行社或景区进行见习,了解导游业务。
校内实训是将课内实训和课外实训结合起来,重点是学生课外的自主实训。
技能大赛安排在二年级,在一学年时间里,分为四次比赛,二年级下期期末举行总决赛,目的是考察学生整个课程学校的效果。
专业实习安排在三年级下期,要求学生进入旅行社进行顶岗实习。
四、社会技术服务
团队成立以来,坚持为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服务,先后承担了阿坝州、汶川县的导游、讲解员的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