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建设目标
(一)培养模式
按照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5.12”汶川大地震后阿坝州旅游业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根据本专业服务于一线旅游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的特点,研究现代旅游业和地方旅游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强化先进教育理念和综合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突出培养特色,按照学校办学目标和社会需求实际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符合现代旅游业和地方旅游业发展需要的,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为培养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良好,专业技术和技能较强,市场意识和创业精神较为突出应用型人才服务。
(二)教学团队
以全面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为目标,以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为方向,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基础,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不断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着力建设一支水平较高、能力突出、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且具有高度责任心、充满活力、擅于合作,兼具深厚的专业知识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重点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国内培训、国外研修和到企业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在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上,实现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50%以上、双师型教师90%以上的团队;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外聘教师队伍。
(三)课程教材
以课程组、精品课程建设和特色教材建设为手段,推进教学改革。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强化课程组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强特色教材建设,使教学内容充分反映现代旅游业和旅游企业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在三年的建设期内,完成导游业务课程组、旅游饭店管理课程组、地方旅游文化课程组的建设,完成6本专业核心应用课、职业能力课和地方特色课程教材建设,力争获得1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校级精品课程。
(四)教学方式
以不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目标,改变单一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解决课堂、实践脱节的问题。综合采用电化教学、网络视频教学、现场模拟教学、课堂案例教学、项目实操教学、小组研究讨论学习等方法和手段。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增加实训课、课堂教学中实训环节的比重,严格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的内容和时间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特点,突出“个性化”教学和“启发式”教学。
进一步改革课程考试形式,以能力考核为要,以过程考核为主,将采用口试(答辩)、项目设计、调查报告、课程论文、实训操作和读书笔记等纳入考核体系。既重视对学生个人知识获得和能力提高的检验,也强调对学生团队意识、诚信意识和合作精神的考察。
(五)教学管理(常规管理、制度创新、质量监控等)
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管理实际的目标明确、全员参与、运行有序、具有实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教学管理制度的目标应以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为目的,以质量监控为方向,以教师、学生、管理者共同参与,自觉施行为要求,以构建系级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为手段,全面提高系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六)实践教学
构建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建设好与专业课程组相结合的校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主要任务是完成数字模拟导游实训室、旅游规划实训室、旅游资源与文化实训室的建设。提高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的的水平,形成5A级景区、五星级酒店和星级旅行社相结合的校外就业实习基地群体;深化校内外合作的“双师型”教学模式,提升实训要求和实习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周期
三年;
(二)项目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旅游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研;
(2)旅游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及培养方式调研;
(3)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按照升本工作和教学质量监控要求,能力培养体系建立和功能实施的持续性改进。
(4)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2、教学团队建设
(1)按照学校发展和升本工作要求,完成教师学历、职称提升工作;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实践型教师团队(含外聘专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资深技术人员)建设;
(4)模拟导游、饭店管理建设;
(5)教师专业培训和企业锻炼;
3、课程教材建设
(1)导游业务、饭店管理和地方特色旅游文化课程组建设;
(2)完成6本专业核心应用课、职业能力课和地方特色课程教材建设;
(3)力争获得1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校级精品课程。
4、教学方式改革
(1)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及能力培养指导方案(指导书);
(2)教学综合改革指导方案及实施计划手册;
(3)考试改革方案及课程综合考核指导手册;
5、教学管理
(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2)教学质量监控及过程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6、实践教学
(1)实训室建设,完成数字模拟导游实训室、旅游规划实训室、旅游资源与文化实训室的建设。
(2)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
(3)学生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指导书;
(四)项目成果示范推广计划
项目重点推广成果为
(1)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2)地方特色课程教材建设;
(3)学生能力培养指导方案(指导书);
(4)考试改革方案及课程综合考核指导手册;
(5)教学质量监控及过程管理信息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