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身就是一笔财富。一方面通过实践使我们的理论知识更加牢固,实践更加顺利。另一方面,通过现有的理论知识,去运用到不同实际情景中,从而开阔我们的眼界,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实践为我们增加了阅历, 扩宽了视野,并且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
2022年4月18日至21日,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2021级全体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旅游野外认知实践》集中实践周活动。参加本次集中实践周带队的指导老师有辅导员马伟龙老师、谭志蓉老师和李春雨老师。
此次集中实践周线路为:都江堰—街子古镇—青城山—映秀震中纪念馆—映秀漩口中学遗址。在老师的指导下,本次集中实践周活动从方案设计、行程安排全部由全班同学分工合作完成。
全体同学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整装待发,踏上了《旅游野外认知实践》集中实践的征程。第一天早上八点从水磨出发,经过三四十分钟的行程,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都江堰景区。来到都江堰景区,我们拍完集体照后,跟随导游的讲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中西合璧、宽敞漂亮的通道,叫堰功道,这是通往“鱼嘴”、“索桥”、“二王殿”等景点的必经之路。这条长达150米,宽14米的堰功道很有特色,左右置放了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看完堰功道,来到宝瓶口。宝瓶口是进入都江堰景区的第一个水利工程,用以严格控制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流量,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据导游讲,宝瓶口是古人用柴火焚烧坚硬的岩石以后再用冷水浇灭,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让岩石裂开,他们付出了巨大艰辛,耗费了很多时间,终于开凿出了宝瓶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应多去
这些古老经典的地方看看,学习古人的优秀智慧,为祖国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吃完午饭后,我们紧接着去了街子古镇,古镇的基本元素,大多都是老式街道和四合院,尤其是那些与山相拥、与水相伴的古镇,更是成都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而街子古镇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街道两旁的房屋,在很大程度上依据《清工部法则》建造,房屋用材小巧、风格朴素,沿袭了川西古镇典型的建筑风格:低瓦檐、木门板、青石路。街子清幽的环境,淳朴的民风是放松的一个好去处。
4月19日早上九点,我们前往都江堰中医院做完核酸后随即来到了青城山,大家在景区门口拍了集体照吃了午饭后,跟随导游的步伐,进入青城前山山门之后,首先来到的是月城湖,月城湖你可以走路绕过,也可以乘船从水上而过。经过月城湖之后,就可以乘坐缆车向山上进发,从月城湖乘坐缆车可以直接到达四望观,然后可以前往上清宫,老君阁等地方,但是走前山肯定最后的目标是到老君阁,在前往老君阁的路上会经过一些宫殿,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卖食物的摊贩,有卤蛋、香肠等热的食物。途中还我们还经过了祖师殿、天师洞等地方,正所谓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啊!
4月20日上午九点半到达熊猫谷,2021旅服教育专业全体人员分小组进行参观。大家参观了大熊猫以及大熊猫是如何吃饭的。同学们也去看了小熊猫,并且询问了熊猫谷的工作人员大熊猫以及小熊猫的生活习性。今日的行程,同学们既探访了国宝又同时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体验感极佳,并且也了解了熊猫的生活习性。接着,同学们乘坐大巴前往最后一个目的地—映秀镇。
4月21日上午9:30,2021旅服教育专业全体人员前往汶川县映秀镇震中纪念馆。依旧是分小组进行参观。纪念馆紧挨着公墓,游人们将黄色的菊花敬献给长眠于此的同胞。纪念馆由序厅、特大地震破坏惨烈展区、众志成诚抗震救灾展区、自力更生科学重建展区、科学应对防震减灾展区五个部分组成。通过实物、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向我们再现了震后情况、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中的场景。另外,馆中还珍藏着这样一件展品:某艺术家用地震中遇难的双胞胎姐妹的骨灰制作了一件叫做“生命之花”的雕塑,这件展品让我们很震惊,认为这种用艺术将生命延续的方式突破了常人的想像。从纪念馆出来后,让同学们突然之间若有所得:人对自然及生命要心存敬畏,但灾难无情,当灾难来临时,畏惧和退缩都无济于事,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鼓足勇气去改变还能改变的东西!吃过午饭后,我们紧接着来到了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在遗址外的宣传栏里,同学们看到了地震前山清水秀、地震后满目疮痍及重建后的三幅小镇全貌照片。透过这三张照片,我门感受到人类在自然灾难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和不堪一击。但是,人的意志却又是无比顽强的,在全国同胞的齐心协力下,竟然在短时间内就将家园建设得如此美好,让人不得不为之震惊和感动。接着,由导游带领我们进入了遗址里参观游览,进了学校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已经塌陷的主教学楼,原来五层的教学楼只剩下了两层;教学楼台阶上矗立着用震后石头雕刻的钟表和日期,将时刻永远定格在了2018年5月12 日14点28分。导游为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历史,紧接着导游带领我们参观了已变成一片废墟的教师宿舍、看起来貌似完整实则已由五层变成四层的学生宿舍、整座楼都向后倒去的计算机室……第一次看到这些残楼破垣,加上导游讲解,同学们内心不由得一阵寒颤,可以想象,当时正在上课的师生遇到这种场面该有多么恐惧和无助啊。
虽然学校的建筑遗址看起来是冰冷和无生命的,但是每座楼里都发生过感人至深的故事。听导游讲解,该所中学共有一千多名师生,由于地震时孩子们正在主教学楼上课,快速逃出来的师生比较多,不幸遇难的师生有55名。距此不远的映秀小学则是截然不同的遭遇,映秀小学当时有400多名师生,在地震中遇难的竟有300名之多,伤亡如此惨重的原因是因为映秀小学的教学楼是预制板结构,几乎没有抗震能力,可怜的孩子们都被压到了废墟中。我们还从导游口中听到了老师舍身救学生的故事,以及丈夫救妻子(妻子是中学老师)的感人故事,每个故事都会让我们泪目。时光已经在这里凝结,眼前的画面永远在此刻定格。让人们缅怀,祭奠逝去的生命。犹如那一朵朵黄白相间的菊花,年复一年,默默寄托哀思。
此次实践周的进行,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专业实践能力,也让同学们对旅游有更多的了解,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提高实践技能,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学习不只是吸取课本上的知识,更是要投身于实践中去!至此,经济与管理学院2021级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集中实践周活动圆满结束。
供稿:李宇
编辑:龙心雨
审核:薛国喜